首页>篇章详情

我国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作者:
董小麟
出版日期:
2022年4月
报告页数:
38页
报告大小:
1.02 MB
报告字数:
29732字
所属图书:
新时代经济发展论纲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进入21世纪特别是第二个十年以来,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两大新态势。在国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相应变化,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不仅表现为消费引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益重要,从而对供给侧的创新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还表现为国内区域间发展仍不平衡和不少地区发展较不充分的状况,从而对统筹优化国内国际发展格局,加强国内外资源配置的全局考量,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国际社会当今正面临世界经济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一系列新矛盾新挑战新机遇带来的重大变局,而2020年全球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直接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并引起各经济体的不同反应,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增添了新的影响因素。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国必须走出自己的稳中求进的发展新路。2020年4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提出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思:“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同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相结合,蕴含着巨大增长空间。我们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扩大内需和扩大开放并不矛盾。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在同年5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进一步提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及运行,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和从实现全面小康走向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必然的战略抉择。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新发展格局“双循环”

作者简介:

董小麟:浙江嘉兴人,曾任中山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教务处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经济学会、广东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广州分会学术顾问等职务。二级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执行院长,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院长,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经济学名词审定委员、经贸名词审定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广州国际商贸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中国《资本论》研究会顾问,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通讯评审专家,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智库学术委员等学术职务。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开放型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国际经贸、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城市经济与城市治理、高等教育等。已主持国家、省(部)市研究课题数十项,发表论文180余篇,主编教材、撰写专著20多部。主持和参与的教改成果和教材分别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等奖,主持的多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并获“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称号。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思
  •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含义
  •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 加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第二节 新发展格局需要创新驱动
  • 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互动发展
  • 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建设
  • 重视基础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
  •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
第三节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 善于用好人才
  • 着力吸引人才
  • 注重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