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2020~2021年中国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研究

作者:
周建新 栾明锦
出版日期:
2021年12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大小:
1.49 MB
报告字数:
19725字
所属图书:
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更好地实现收藏、研究、教育的社会职能,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有先见之明的博物馆开始了数字化探索。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博物馆数字化的先行者,在数字化保护、数字化展示、数字化传播和数字化融通等方面所进行的实践和探索,很好地回答了博物馆如何实现数字化的问题。突袭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所有人的原定生活轨迹。基于疫情形势和无接触、不聚集的防疫要求,全球各地博物馆不得不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用线上开放消除线下闭馆所造成的影响。然而,随着博物馆数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一些阻碍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也越加突出,如从事数字活动的人员专业化程度低、数字活动预算不充足和全球博物馆数字化程度不平衡等。越来越多的文博机构已深刻认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博物馆朝着更加智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数字化博物馆人才建设

作者简介:

周建新: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文化数字化与文化创新发展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深圳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文科委员会主任。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等。主持国家级课题6项(重大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省级社科成果奖9项。

栾明锦: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

文章目录
·博物馆数字化的起步
博物馆数字化的实现
  • (一)数字化保护
  • (二)数字化展示
  • (三)数字化传播
  • (四)数字化融通
博物馆数字化的现状
  • (一)从事数字活动的人员专业化程度低
  • (二)数字活动预算不充足
  • (三)博物馆数字化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