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制度认同的核心要义及其实践层面的评价——兼论自由主义对身份政治的回应
作者:
张丽丝
出版日期:
2022年11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大小:
1.09 MB
报告字数:
12426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第六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1.281-295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
自由主义的制度认同在其价值原则的践行、形成机制、成员身份以及其本身的践行方面都存在操作困难。自由主义的制度认同需要一种理想化的制度设计来获得民主商谈的可能,公民需要具有审慎与反思的能力,这对社会与个人都提出了过高的要求。自由主义的制度认同实质上是一种乌托邦思想,在现实中个体难以通过制度产生对国家的认同。可见,国家认同的建构过程要“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国家认同的理论与实践决不能割裂,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是相辅相成的,二者要协调一致。
关键词:
自由主义
身份政治
制度认同
核心要义
实践层面
作者简介:
张丽丝:
相关报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
巨大的挑战
村田雄二郎.《自由主义的中国》
德沃金自由主义法律理论的提出:时代背景与理论目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思想研究的交集
新制度主义批判
两极分化与西方意识形态
《1+12:通向常识的道路》等书评5篇
对“马克思”与“孔夫子”和平共处的再思考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当代西方政治自由主义比较
文章目录
制度认同的出发点与归宿:保障个人权利
(一)国家作为外在的程序化框架而存在
(二)最低限度的国家成员感不包含对国家的稳固感情
制度认同的核心要义:维系国家向心力
(一)价值序列:政治价值秩序代替心灵价值秩序
(二)机制保障:民主商谈动态整合多元文化
(三)成员属性:统一公民身份缓解多元身份冲突
(四)文化归属:以宪法精神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替代民族文化
对制度认同的实践层面评价
(一)价值原则的调和作用与不可操作性
(二)民主商谈的现实对话性与不健全性
(三)公民身份的现实统摄作用与武断性
(四)以制度认同为核心要义的国家认同的协调性与空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