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反基础主义转向和反讽概念
作者:
王淑娟
出版日期:
2022年11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大小:
1.24 MB
报告字数:
21368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第三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1.97-120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
本文介绍德国早期浪漫派的反基础主义转向和反讽概念康德将启蒙时代称为批判的时代或者理性的时代,通过启蒙运动理性取代宗教获得了最高权威.理性要确立这一权威就必须为所有知识提供新的坚实可靠的基础.经验论传统主张在经验观察中发现这一基础;理性主义传统则主张在唯一的、不证自明的第一原理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命题体系.这两种传统虽然在基础应该置于何处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但都坚持认为存在在某种基础上推演出整个哲学体系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关键词:
反讽
自我意识
反基础主义
施勒格尔
作者简介:
王淑娟:
相关报告
马克思思想源自古希腊的伦理叙事
马克思资本批判视域下中国道路的优越性
人是什么?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
黑格尔对基督论的理性阐释
回到现实的主体——马克思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鲍威尔主体理论的批判
人类虚拟能力的“自欺”性透视
普列汉诺夫之“文艺起源于劳动说”的当代价值
个体的历程——现象学前五章解读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自然”概念解析
文章目录
·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哲学出发点
·
反基础主义转向与反讽概念
·
反讽的成就
自我意识极端主观性的重重悖论
(一)个体对有限世界的绝对主宰与在无限彼岸面前的绝对臣服
(二)追求至善与虚无主义
(三)无限变化与寂静主义
(四)革命性与保守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