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社会变迁模式

作者:
〔俄〕伊戈尔·瓦西里耶维奇·波别列日尼科夫(ИгорьВасильевичПобережников) 许金秋 朱旭
出版日期:
2023年7月
报告页数:
105页
报告大小:
1.35 MB
报告字数:
81612字
所属图书:
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摘要:
本文分析了分析几种关注社会变迁同时又为这些变迁提供出色解释的理论范式、现代化的概念界定,以及现代化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演变。
关键词:

现代化社会变迁技术决定论

作者简介:

〔俄〕伊戈尔·瓦西里耶维奇·波别列日尼科夫(ИгорьВасильевичПобережников):(Игорь Васильевич Побережников) 1960年10月出生,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历史学博士,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历史与考古所高级研究员、所长,《乌拉尔历史学报》主编,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研究理论和方法论、现代化理论、社会史等。

许金秋:1975年生,俄语语言文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俄国政治思想史和政治制度史。出版专著《俄国文官制度研究》,译著《19世纪初俄国专制制度与改革》、《俄国社会史》(合译)、《帝俄时代生活史》(合译),在国内和俄罗斯刊物上发表论文和译文若干篇。

朱旭: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理论投射中的社会变迁
  • 社会变迁的概念化
  • 进化论范式
  • 周期性范式
  • “平衡”范式
  • 冲突范式
第二节 现代化:概念的界定
  • 现代化:特征和标准
第三节 现代化: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演变
  • 现代化范式形成的理论前提
  • 进化论
  • 韦伯的遗产
  • 功能主义
  • 经典现代化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至60年代前半期)
  • 批判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
  • 现代化研究复兴的后批判时期(20世纪80年代)
  • 新现代化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
  • 现代化的行动者模式
  • 结构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