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中国贫困治理的理论解释

作者:
王小林 张晓颖
出版日期:
2023年6月
报告页数:
31页
报告大小:
911.57 KB
报告字数:
23022字
所属图书:
中国的贫困治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贫困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中国过去40多年在消除绝对贫困的过程中,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形成了什么样的贫困治理结构?这是本文研究的基本问题。本文试图构建一个贫困治理分析框架,对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经验做出新的解释。
关键词:

中国理论贫困治理绝对贫困

作者简介:

王小林:复旦大学二级教授。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复旦大学)合作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西北大学特聘教授。曾任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副主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处处长,牛津大学国际发展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贫困治理、乡村振兴、国际发展、未来产业、六次产业、东西部(扶贫)协作。代表作: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Measurement:Theory and Methodology,Springer Nature,2022。

张晓颖: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复旦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贫困治理、乡村振兴、国际发展。代表作:《生存的逻辑:民营企业在非洲》。

文章目录
·引言
贫困治理分析框架
  • 2.2.1 治理与贫困
  • 2.2.2 治理分析框架
  • 2.2.3 贫困治理分析框架
中国的贫困水平治理结构分析
  • 2.3.1 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
  • 2.3.2 中央统筹多部门合作的“一中心多部门协同治理”
  • 2.3.3 “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中国的贫困垂直治理结构分析
  • 2.4.1 “自上而下”:扶贫责任制
  • 2.4.2 “自下而上”:正式与非正式的信息反馈机制
  • 2.4.3 “上下互动”:考核、激励与问责
到2035年中国相对贫困治理取向
  • 2.5.1 水平治理和垂直治理结构仍适应相对贫困治理
  • 2.5.2 东西部协作制度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治理相对贫困可大有作为
  • 2.5.3 优化市场和社会扶贫治理能解决内生动力和服务能力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