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面向数字人文的智慧数据建设

作者:
王晓光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6页
报告大小:
534.15 KB
报告字数:
3397字
所属图书:
中国学术出版十年(2011~202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数字人文”是数字技术和人文知识生产体系深度融合的结果,推动了人文学术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创新。追溯数字人文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它与数字编辑和数字出版都关系密切。数字人文的历史起点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布萨神父与IBM公司合作利用计算机对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拉丁文作品电子化索引工作。这种合作的主要因缘是计算机的早期应用成本很高,宗教与神学机构的资金比较丰富。由此可见,整个社会的变革与转型——从传统印刷到电子化,再到数字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媒介与知识载体转型的成本极其高昂。布萨神父开启的图书电子化工作,拉开了图书、报纸、期刊、照片、古籍等文献资料的电子化和数字化转型大幕。文献资料的电子化不仅改变了研究素材的载体形态,也改变了人文学者获取、阅读、分析和使用这些素材的方法与手段,计算机、数据库等计算工具逐渐成为学术工具,嵌入学术过程,进而引发了新的思维形式——“计算思维”在人文领域的兴起,这就导致人文计算(数字人文)的兴起,进而引发了研究方法、工具和问题等方面的创新与变革。
关键词:

数字人文智慧数据建设数字资源建设

作者简介:

王晓光: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大数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