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谢寿光

  • 机构:中国出版协会
  • 简介:

    笔名谢曙光,男,1956年10月出生,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曾先后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社会学卷责任编辑,编辑部主任、社长助理、社党组成员。教授,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1997年9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主持日常工作。1998年10月任社长兼总编辑,2003年任社长,2020年11月卸任。现任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上海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生产。

  • 图书
  • 文章
  • 当代中国阶级阶层变动(1978~2018)
    李培林谢寿光 蔡昉2018年09月出版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人队伍空前壮大,农民工成为新生力量,农民数量大规模减少且日趋分化和高龄化,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中产阶层主力,私营企业主阶层广受关注,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不断产生。在新的阶级阶层结构变动背景下,我们需要面对利益格局多样化、社会活力、社会矛盾、共同富裕、社会认同和社会分裂等问题,需要明晰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特征的客观现实,不断提高依法、依规、靠制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中国学术出版十年(2011~2020)
    刘德顺蔡继辉 副主编 ; 柳杨 执行主编 ; 谢寿光 主编 2022年12月出版
    学术出版作为专业出版的基本业态,有着自身独特的专业要求、运行规则和发展逻辑。它服务于每一个时代的社会精英,承载了思想传播和文化传承的功能,满足人们对于原创性、前瞻性知识消费的需求,处于整个出版产业链的顶端位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出版的专业立场和推动中国学术繁荣发展的使命担当,连续十年举办中国学术出版年会,聚焦学术出版专业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书将年会内容汇集于此,既是对中国学术出版十年成长、进步和困扰的梳理与全面呈现,也助推学术出版人实现应有的使命与担当。
  • 中国减贫与发展(1978~2018)
    吴国宝 李培林谢寿光 蔡昉2018年10月出版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总结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尤为重要,各行各业取得的成就,发展的经验,更值得深入研究。中国的扶贫开发,跨越了近40年的历程,其间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7亿多农民摆脱了贫困,也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一大奇迹。中国的扶贫开发,是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和中国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际社会广泛视为人类社会扶贫的一个成功样板。全书共十一章,全面回顾和分析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减贫历程和取得的成就,系统研究了中国减贫的政策和治理体系及其变化,深入分析了中国扶贫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既是对中国减贫经验理论研究的一次尝试,也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 中国学术出版:现状、问题与机遇
    2022年12月 出版
    学术出版是人类出版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服务于每一个时代的社会精英。它承载了思想传播和传承的功能,处于整个出版产业链的顶端。一个国家的学术出版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出版业的发展水平,这也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实际上,过去中国的学术出版并不落后,在五千年的文明传承过程中,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中华民族的文化从未中断过,中国古代的出版一直在创造着人类历史的辉煌。直到近代,尽管当时整个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但出版业仍保持着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仍然代表着亚洲最高的学术出版水平,和世界的学术出版水平是同步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出版图书的数量和品种而言,中国已经成为头号的出版大国,但如果按照人均消费和学术话语的国际传播力等几个关键指标来衡量,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去甚远。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出版机遇,作为当代的出版人,有条件、有责任也应该有能力正视当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出版中存在的种种乱象,再创学术出版新辉煌,这是这个时代赋予今天所有关心和从事学术出版者的使命。
  • 学术出版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构建
    2022年12月 出版
    本文重点从一个侧面讲讲中国学术出版在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第一,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势在必行;第二,学术出版是构建中国话语国际传播不可或缺的平台;第三,关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建议。
  • 学术评价:学术出版者的责任
    2022年12月 出版
    出版业本身的产业规模是不可能去和其他行业比较的,但是可以比影响力和话语权。像万圣书园这样的独立书店也是一样,它的影响力,独立书店的价值,对这个时代的文化、文明和思想的传递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在这种情况下,学术出版人在整个学术发展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评价,参与到学术过程中,学术出版应该在整个学术研究和生产、学术消费思想市场里保持你的本质,有你的专长、有你的责任所在。所以有了本次年会主题———大数据,关键词是学术评价。
  • 迈向2020:拥抱中国学术出版的美好时代
    2022年12月 出版
    按照国际惯例,出版分为专业出版、大众出版和教育出版。服务于社会精英阶层的学术出版是人类出版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属于专业出版的范畴。中国的学术出版创造过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及至近代,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21世纪以来,中国学术出版迎来了新的“美好时代”:全社会的知识需求旺盛,学术产品供应与学术产品消费双向增长;学术产品的消费占比将持续增加;当代中国研究引发热潮;中国学术出版能力快速提升。学术出版机构只有恪守用心、专业、创新、共享的理念,才能真正拥抱学术出版的明天,真正拥抱学术出版的美好时代。
  • 大数据将重新定义学术出版:融合与路径
    2022年12月 出版
    中国学术出版面临很多问题,但机遇更大,包括社会对创新型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学术出版作为专业出版的主体已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一种自觉。中国的学术出版可以说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期。本次年会以大数据为背景,笔者发言的主旨就是:大数据将重新定义学术出版。
  • 中国学术图书质量分析与学术出版能力建设
    2022年12月 出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大方面做出全面的战略部署,并明确提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而推动学术出版的大繁荣、大发展,无疑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应有之义!因此,全面准确了解目前中国学术图书质量现状、深入研究学术出版机构的出版能力,改进和完善学术出版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从而提升中国学术出版质量和水平,具有重大的紧迫性,这也是笔者主持的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学术图书质量分析与学术出版能力建设”研究的任务和目的所在。
  • 学术伦理与学术出版者的责任
    2022年12月 出版
    在学术伦理问题上,学术出版人是不可缺失的,在中国的学术出版界或中国出版业,从来都是文责自负,没有哪一家学术出版机构主动提出来我为这些学术造假、学术不端,为大量的学术资源重复浪费,为各种各样不规范的现象负责。但是官方和学界没有对你提要求,不等于出版人就可以免责,可以置身度外。希望更多的学术出版机构共同努力,形成一种学术伦理,特别是学术出版伦理的自觉,推动中国学术的繁荣和发展。尽管我们今天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前景绝对是美好的,也希望通过作者、读者、编辑的共同努力,学术出版年会能坚持办下去。
  • 新时代的中国学术出版:回顾与前瞻
    2022年12月 出版
    恰逢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回望十年有助于中国学术出版进一步找到自身历史方位。中国学术出版在2020年进入了新的历史节点,笔者今天和大家沟通交流三个问题:十次学术出版年会回溯、近十年中国学术出版的三大成就、新时代中国学术出版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