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不同年龄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

作者:
叶敬忠 刘娟
出版日期:
2023年3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大小:
1.49 MB
报告字数:
15564字
所属图书:
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全2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从年龄视角切入,考察不同年龄农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及其对乡村振兴的理解、需求与行动意愿,明晰不同年龄农民的当前状况与未来期望,并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角度提出了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关键词:

农民视角年龄差异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

叶敬忠:1967年生于江苏省沭阳县。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研究领域包括国家发展与农政变迁、发展干预与社会转型、劳动力流动与留守人口、小农农业与乡村社会、农村教育与社会问题等。研究主要采用人类学的方法和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和后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发表中英文论文二百余篇。主要著作包括《发展的故事》《别样童年》《阡陌独舞》《静寞夕阳》《双重强制》《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参与式发展规划》等。译校著作包括《遭遇发展》《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新小农阶级》等。

刘娟:刘娟 1984年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发展研究方向博士,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环境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环境社会研究与政治生态学、国际发展与农政变迁、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等。

文章目录
·调研村庄人口年龄分布与群体特征
不同年龄农民对乡村振兴的认知
  • (一)年轻人相对更了解乡村振兴
  • (二)不同年龄农民获知乡村振兴信息的途径各异
  • (三)年轻人与中老年人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不同
  • (四)老年人对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程度偏低
不同年龄农民视角的产业兴旺
  • (一)粮食种植面积变化暗含未来无人种地危机
  • (二)缺少劳动力是制约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问题
  • (三)不同年龄被访农民对农业生产所需帮助存在差异化表达
  • (四)不同年龄被访农民对产业兴旺的理解较多元
  • (五)未来中国农业生产主要靠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 (六)乡村产业发展主要靠政府
不同年龄农民视角的生态宜居
  • (一)年轻人对村庄生产环境、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偏低
  • (二)不同年龄被访农民对生态宜居的理解较多元
  • (三)生态环境治理与改善依靠村民、村干部和政府三者协同
不同年龄农民视角的乡风文明
  • (一)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活动单一匮乏,对公共活动的参与度低
  • (二)中老年人更看重村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 (三)中年人对村庄公共文化设施与文化建设活动的使用率、参与率和满意度最高
  • (四)乡风文明建设活动偏好呈现新老代际冲突
  • (五)不同年龄农民对乡风文明的理解较多元
  • (六)乡风文明主要依靠村民、村干部和地方政府,其中年轻人的主体意识更强,老年人则更依赖村干部
不同年龄农民视角的治理有效
  • (一)老年人对村庄活动或事务的参与率最高
  • (二)年轻人对村庄治理各项事务的满意度偏低
  • (三)老年人对村内党员的满意度偏低
  • (四)不同年龄被访农民普遍对村干部抱有很高期望
  • (五)不同年龄被访农民普遍认为治理有效主要依靠村两委
不同年龄农民视角的生活富裕
  • (一)不同年龄被访农民对家庭收入的预期与个体生命历程相关
  • (二)年轻人对自己目前生活状态较为不满
  • (三)高龄老年人对养老现状的满意度更高
  • (四)不同年龄被访农民普遍偏好家庭养老方式
  • (五)不同年龄被访农民对村庄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关注点不同
  • (六)老年人对生活富裕的理解更朴素,年轻人则更看重物质、精神需求的双重满足
·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