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作者:
宋菲 张楚琦
出版日期:
2023年10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大小:
1.32 MB
报告字数:
17132字
所属图书: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现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走过谋篇布局的基础阶段,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应进一步发挥文化产业的价值引领与经济带动作用,营造和谐共进的区域合作氛围,使京津冀地区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当下,京津冀文化产业的发展已逐渐摆脱新冠疫情的阴霾,传统文化消费市场回暖,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业态也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等国家重大项目的持续推进,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初定。下一步,京津冀将继续完善顶层设计,平衡三地科技创新能力,发挥同源文化的向心力,推动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关键词:

首都经济圈文化产业数字文化产业京津冀协同发展

作者简介:

宋菲: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北传媒学院信息技术与文化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管理、文化形象品牌塑造与传播。

张楚琦:河北传媒学院信息技术与文化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与策划。

文章目录
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 (一)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 (二)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 (三)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特征
  • (一)多项政策出台,引领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 (二)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数字文化产业逐步壮大
  • (三)文化产业园区紧密协作,激活区域发展动能
  • (四)以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区域文旅产业做优做强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发展阶段与功能定位不同,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目标不明晰
  • (二)同源文化开发缺失,区域文化认同感有待增强
  • (三)区域内科技创新能力差异较大,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协同性较低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合力
  • (二)延伸区域历史文脉,构建区域精神文化体系
  • (三)平衡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能力,奠定数字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