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京津冀协同推动首都都市圈建设的瓶颈与路径研究

作者:
王雪滔 吕静韦
出版日期:
2025年6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大小:
1.75 MB
报告字数:
12615字
所属图书:
中国首都发展报告(2024~202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动下,首都都市圈建设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效,非首都功能的积极疏解,产业、创新、人才的深度协同,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公共资源共享水平的提升等都为首都都市圈的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基于距离协同模型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继而从体制机制、市场化改革、产业协同、资源流动等方面分析京津冀协同推动首都都市圈建设的约束瓶颈,提出推动跨区域协调机制建设、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强产业协同合作、促进资源高效流动的路径选择,旨在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推动首都都市圈的建设进程。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都市圈距离协同模型

作者简介:

王雪滔:经济学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数字经济。

吕静韦:管理学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数字经济。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首都都市圈建设的现状与成效
  • (一)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积极成效,强力推动首都都市圈建设进程
  • (二)产业、创新协同取得重要突破,为首都都市圈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 (三)交通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加速首都都市圈互联互通
  • (四)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提升首都都市圈公共资源共享水平
京津冀协同发展效果量化评估
  • (一)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 (二)评价方法
  • (三)评价结果与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首都都市圈建设的约束瓶颈
  • (一)体制机制约束阻碍首都都市圈利益协调与公共服务均等
  • (二)市场化改革约束导致首都都市圈市场政策力度不足
  • (三)产业协同约束抑制首都都市圈产业优势互补
  • (四)资源流动约束带来首都都市圈资源配置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首都都市圈建设的路径选择
  • (一)推动跨区域协调机制建设,促进利益协调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 (二)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提升市场政策力度
  • (三)加强产业协同合作,促进产业优势互补
  • (四)促进资源高效流动,优化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