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供给革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

作者:
涂圣伟
出版日期:
2019年6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6903字
所属图书:
中国乡村振兴的制度创新之路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后的两次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总结其中的经验启示;其次指出农业供给结构失衡的根源为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长期失衡、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化建设滞后;再次本文指出农业供给侧改革要警惕的风险包括粮食产量波动甚至滑坡的风险、农民收入陷入增长徘徊的风险、政策效果“漏损”的风险;最后本文指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扭转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失衡、构建协同发展的农业产业链、加强政府调控机制化建设。
关键词:

供需平衡农业现代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者简介:

涂圣伟:管理学博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入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二期“发改英才”支持培养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公共政策、新型城镇化战略。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等50余项。出版《中国乡村振兴的制度创新之路》《中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道路》《布局“十四五”:新支柱产业培育战略路径》等专著、合著。曾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

文章目录
两次农业结构调整的循环困境
  • (一)1985年第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着眼打破“以粮为纲”,解决种植业品种结构失衡问题
  • (二)1998年第二轮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优质高效发展,解决品种和品质结构失衡问题
探寻农业供给结构失衡的根源
  • (一)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长期失衡
  • (二)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
  • (三)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化建设滞后
改革中不可忽视的衍生风险
  • (一)粮食产量波动甚至滑坡的风险
  • (二)农民收入陷入增长徘徊的风险
  • (三)政策效果“漏损”的风险
扭转“三大结构性失衡”格局
  • (一)扭转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失衡
  • (二)构建协同发展的农业产业链
  • (三)加强政府调控机制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