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信息和虚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逻辑起点的重构

作者:
操奇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大小:
1.26 MB
报告字数:
14137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7年第4辑 总第25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互联网的信息和虚拟(技术)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起点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虚拟实在”这两种“存在者”很难在现有“世界的物质性”这一逻辑起点中找到它们的归属,并且这二者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现象也没有能够被基本原理给予足够合理的解释。我们认为“存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叙述体系的逻辑起点。首先“存在”具有作为逻辑起点必需的“三重规定性”;其次马克思明确把“(人的社会)存在”(ihr gesellschaftliches Sein)归结为“他们的现实的生活过程”(Das Sein der Menschen ist ihr wirklicher Lebensprozeβ),用“(人的社会)存在”,避免了把“存在”等于“物质”;再次,避免了陷入“抽象物质观”;第四,避免了混淆“存在”与“存在者”层次;最后,“存在”内在地包含了“物质”概念没有很好解释的“信息”“虚拟实在”。

关键词:

互联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辩证理论“逻辑起点”

作者简介:

操奇:操奇,广东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文章目录
信息和虚拟对基本原理逻辑起点的挑战
  • (一)基本原理叙述体系的逻辑起点及其缺陷
  • (二)互联网技术的信息与虚拟对基本原理传统叙述体系逻辑起点的挑战
基本原理叙述体系的科学应对
  • (一)“存在”具有作为逻辑起点必需的“三重规定性”
  • (二)避免把“存在”等同于“物质”
  • (三)避免陷入“抽象物质观”
  • (四)避免混淆“存在”与“存在者”层次
  • (五)“存在”内在地包含“信息”“虚拟实在”
·马克思主义地解释互联网和互联网地解释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