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早在1997年10月中国零售物价出现负增长之前,中央政府就对宏观政策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是,真正把预算赤字和中央政府债务作为财政政策操作中主动使用的一个工具,则是在1998年3月中央明确提出全面启动内需以后开始的。随着赤字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中央政府债务的不断增加,赤字率和债务率及其控制问题就成了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和难点。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并没有形成自己的赤字率和债务率“标准”和“警戒线”。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经常提到的所谓“标准”和“警戒线”,大都源于一个本来与中国实践并无直接联系、实际上过去也从未得到过中国学界普遍重视的《马约》,特别是《马约》提到的所谓赤字-债务“标准”与“指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