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中国学者参加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情况(2013~2016)
作者:
郭小香
候敏
出版日期:
2019年3月
报告页数:
33页
报告大小:
891.61 KB
报告字数:
22543字
所属图书: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年度报告(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03.138-170
管永前
张朝意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
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国际学术会议是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范围内交流和推广的重要平台,较好地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同时也能彰显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水平,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对外传播,并进而扩大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和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可以说,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本部分将对中国学者参加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的情况展开深入的分析与阐述。本章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会议在线、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中国社会科学院各学部网站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广东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开大学、外交学院等高校网站。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国际学术会议
学科分布
年度分布
会议组织机构
作者简介:
郭小香:
副教授,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候敏: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相关报告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情况
中国学者在国际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情况(2014~2017)——基于SSCI和A&HCI数据库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在第三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理论研讨会上的报告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年度报告总论(2011~2016)
湖北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18)
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构建符合时代现实的思想理论
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党史学习研究的三个重点问题
文章目录
2015~2016年度中国学者参加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概况
1.年度分布
2.学科分布
3.参会人数分布
4.会议组织机构分布
年度分析
(一)与以往比较,2015~2016年度中国学者参加的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情况特点
(二)取得进步的原因分析
影响重大的国际学术会议
1.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
2.北京论坛(2015)
3.G20智库论坛
4.第五届世界汉学大会
5.第七届全球传播论坛
6.亚欧经济论坛
7.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
8.第九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
9.第三届“中国-南亚智库论坛”
10.国际儒学论坛
11.首届全球人力资源论坛
12.第21届中美法律交流研讨会
13.“翻译与中阿人文交流”国际研讨会
·
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