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生涯规划阶段理论下的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研究

作者:
李青山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
报告页数:
6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5435字
所属图书:
高校学生工作研究(2018年第2期 总第2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已成为大势所趋,针对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和辅导员素质结构的探索逐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话题。本文在生涯规划阶段理论的指导下对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进行研究,一是辅导员个人在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如何进行职业发展的设计和筹划,完善素质结构;二是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高校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摸索建立系统的规划、有效的机制、健全的制度,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的发展通道。

关键词:

实践模式理论模式生涯规划阶段理论辅导员素质结构

作者简介:

李青山:沈阳工业大学副教授,第十届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目录
解析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阶段理论与素质结构研究
  • (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阶段理论
  • (二)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描述
生涯规划阶段理论下的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完善的理论模式
  • (一)全过程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核心素质)
  • (二)成长期优化辅导员道德素质、人文和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基础素质)
  • (三)探索期提升高校辅导员能力素质(关键素质一)
  • (四)建立期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格素质(关键素质二)
  • (五)稳定期提升辅导员可持续发展素质(关键素质三)
  • (六)退出期提升辅导员的可示范推广素质(关键素质四)
生涯规划阶段理论下辅导员素质结构完善的实践模式
  • (一)标准化规范辅导员职业准入准则
  • (二)科学化形成辅导员职业培训机制
  • (三)分类指导辅导员成长发展模式
  • (四)团队化发展建设研究型辅导员队伍
  • (五)建立辅导员全过程分类管理评价体系
  • (六)合理运用一批标准的动态评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