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我国公共文化设施供给的历史回顾与政策梳理

作者:
毛少莹
出版日期:
2016年7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大小:
1.22 MB
报告字数:
11895字
所属图书:
深圳文化发展报告(201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公共文化设施一般指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文化室、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作为重要的公共资源,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在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功能。本文简要回顾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三个历史阶段,全面梳理我国涉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状及政策法规存在的问题,以期引发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

文化政策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史

作者简介:

毛少莹: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学术总监,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政策、文化管理、文化产业。

文章目录
我国公共文化设施供给的历史回顾
  • (一)初步搭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设施框架(20世纪40~60年代)
  • (二)改革开放带来第二次建设高潮,文化设施网络化发展(约1978~2002年)
  • (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颁布以来的第三次建设高潮,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约2003年至今)
我国公共文化设施供给的政策梳理
  • (一)中央层级的政策法规
  • (二)地方性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