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文化政策新使命(2013年至今)

作者:
刘江红
出版日期:
2016年6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大小:
1.01 MB
报告字数:
17051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与文化政策演进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自2003年开启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一直被两股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力量推动着:一是改革,二是发展。这两股并行不悖的力量从文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文件中可见其发展演进的道路,从2003年国务院颁发“105号文件”,到2008年国务院颁发的“114号文件”,再到2014年的“15号文件”,改革发展的道路经历了从“试点”向“全面展开”的过渡,经历了从“独立领域”向“综合改革”的深入。综合来看,2003年开始的文化体制改革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第一阶段改革的基本任务,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进入下一个十年,要实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方案》提出的“到2020年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一目标,需要在历史坐标下重新审视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从而明晰文化政策设计应承担的任务及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

文化政策文化体制文化创造

作者简介:

刘江红: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政策、文化科技融合,发表论文数十篇。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草案代拟稿及立法相关问题研究,以及“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建立健全,确保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体制机制”“北京市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研究”等多项中宣部、文化部及北京市委托课题。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激活社会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动议
  • 社会流动内部封闭性加强
  • 限制社会阶层流动的因素
  • 社会活力关乎国家未来
第二节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文化政策体系的关键
  • 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 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效益,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 引导和支持文化改革发展,加强文化政策法规建设
·第三节 文化政策全方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