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数字影像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运用——以《邕剧传人——洪琪微记录》为例

作者:
周钰愉
出版日期:
2018年7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大小:
1.46 MB
报告字数:
17067字
所属图书:
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并且在历史洪流的冲刷下日渐黯淡,甚至烟消云散。许多传统的保护措施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现代化语境下,显得力道不足,以数字影像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应运而生。文章以邕剧的数字化保护试验为切入点,探索数字影像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运用。通过邕剧基本的保存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用现代技术的方式活化文化遗产的精髓,使其在娱乐多元化的文化生态中重新定位,重新寻找存活的土壤,以期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影像技术邕剧文化遗产传承人

作者简介:

周钰愉: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与文化传承。

文章目录
·引言
文化遗产与数字影像技术
  • (一)文化遗产的提出与嬗迭
  • (二)数字影像技术的概述
文化遗产保护为何要运用数字影像技术?
  • (一)文化遗产生存困境
  • (二)文化遗产保护中数字影像技术运用的意义
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数字影像技术运用情况
  • (一)我国总体文化遗产保护中数字影像技术运用
  • (二)邕剧保护中数字影像技术运用
  • (三)数字影像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数字影像技术的运用与提升之路
  • (一)利用高度还原优势,深度挖掘文化遗产内涵
  • (二)加快数字影像技术升级,优化浸入式体验
  • (三)加强与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合作,“文化+科技”双剑合璧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