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能成为当时广泛阶层衷心拥戴的政治明星和思想明星,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进步已经达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1915年起掀起的思想启蒙运动,已经收到丰硕成果,广大民众,特别是大部分知识分子,已经从“奴隶”的儒家伦理中解放起来,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发扬光大;同时,少数先进分子包括陈独秀在内,感觉到“爱国”“救国”已经不能停留在思想启蒙层面,而应该走向“直接行动”,但如何行动法?又遇到一个指导思想即途径与理想问题。既然在巴黎和会上,西方的民主主义已经被误认为破产,于是大家就来寻找新的出路。而恰在此时,十月革命后产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终于冲破重重障碍,传播到了中国,满足了这个社会需要。这个历史转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人曾提出如果五四运动后陈独秀不转向马列主义和创建共产党,坚持思想启蒙运动会如何如何,这是没有意义的,历史不承认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