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恩至禽兽”——儒家生态哲学中的动物观

作者:
乔清举
出版日期:
2015年9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大小:
1.63 MB
报告字数:
24921字
所属图书:
北大中国文化研究(总第4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儒家哲学中,动物属于道德共同体的范围,儒家要求“恩至禽兽”。儒家对于动物的道德关怀是从人的仁心出发的,承认它们也是和人一样的生命,要求爱护和尊重它们的生命,重视它们的内在价值。儒家也利用动物的使用价值,把动物作为食物、衣物的来源,也同意打猎;但是儒家文化对动物的价值分为“作为生物”“为了他物”“作为运行着的道的整体的一部分”三元矩阵。这个矩阵一方面是以人为中心的,人可以食用动物;另一方面,整体的天道又高于一切,把人对于动物的使用置于天道的限制之下。所以,儒家对于使用动物有许多限制。儒家还制定了保护动物的措施、政令,其中有些成为法律。总之,儒家文化的态度近似于弱人类中心主义,肯定人的地位;同时又类似于非人类中心主义,把人对于动物的使用置于天道之下。儒家哲学动物思想对于今天进行生态教育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儒家生态哲学恩至禽兽动物观三元矩阵非人类中心主义

作者简介:

乔清举:乔清举,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文章目录
·“德及禽兽”——动物之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
动物的使用价值——对动物的日常使用中的生态因素
  • (一)动物作为动力、商品、礼品等
  • (二)动物作为食品
·人工养育动物
·关于狩猎及其限制
动物作为祭品与对动物的祭祀
  • (一)通论祭祀
  • (二)动物作为祭品
  • (三)对于动物的祭祀
  • (四)祭祀的生态意义
·动物作为自然的神性标志的生态意义
动物保护的政令与法律
  • (一)《礼记》
  • (二)《秦律十八种》
  • (三)汉代相关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