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十九 “终身反对派”与不变的人生追求(1938~1942)

作者:
出版日期:
2013年8月
报告页数:
53页
报告大小:
1.88 MB
报告字数:
47787字
所属图书:
陈独秀全传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早在1938年2月,陈独秀即有离汉之意。当时陈钟凡曾推荐他到武汉大学教书,他拒绝,说“抚五(即王星拱,武汉大学校长——引者)与我至好,我所学亦无以教人”。《陈独秀致陈钟凡的信》,转引自陈钟凡《陈仲甫先生印象记》,手稿。做过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在文字学上又有很深的造诣,怎么能说“无以教人”,说得谦虚,实际上有难言之隐:一是过去离开北京大学时所受到的同行们泼给他的耻辱,使他挥之不去。大学是知识分子集中之处,又是左中右杂处之地,中国式的“文人相轻”,像他这样政治上多次大失败的知名人物,若到大学去,不知会有多少人造出多少谣来,使他蒙羞不堪。尤其是“日本间谍”事件前,“托派即汉奸”的舆论,已经广泛流传。他虽然一再声明“不再隶属于任何党派”,但是,他的历史是抹杀不了的。在国共两党及其他各政治集团都在抹黑托派的情势下,他在大学里是很难待得下去的。二是几十年来已经习惯于搞政党政治和革命运动,当领袖,受人敬仰,怎么能适应去当一个教书匠?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
·《小学识字教本》及其坎坷命运
·与蒋介石国民党的“不合作主义”
·最后的思想辉煌
·在国、共、托的三面围攻中离开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