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式的身心一体与西方式的身心二元对照来看,可谓是长期以来观察中国古典哲学之特色的重要视角。对于身心之间的照应,可以称西方哲学,典型如古希腊哲学中所见的身心关系为“弱对应”,而称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见的身心关系为“强联系”。后一种理解,视身仅有随附性的地位,并因此可被置于身心“一体化”的哲学言说范式当中,而这实际上是基于先秦哲人对心相对于身的支配、主宰性的了解。对于类似“心”这样超验的概念,古今中西的普通人和研究者,常以自己的日常经验为参照,通过隐喻的形式在作为语义“原域”的日常经验和作为“目的域”的“心”的概念内涵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就心/身而言,早期典籍中往往将其与“内”/“外”这样的关于方位概念的经验化描述联系起来,而后者的关系模式被作为对于身心关系的隐喻表达。空间方位的相对弹性使心与身的对照并不会借助确定的界限而固定下来,“内”/“外”是一个流动的无界限的整体,而这正通过隐喻的运用被带入中国古人对身心关系的理解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