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谦的“理财”观念,虽然指向国家层面的财物管理,但它并不完全等同于今天的财政学或公共经济学。因为这些学科更多地关注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由此导致的资源配置与利用的问题,而郑伯谦则是在更广的视域里审视“理财”的。在郑伯谦看来,“理财”的重要性一方面在于其与民生问题的紧密关联,另一方面其对于君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理财”的制度安排上既要防止侈心的萌生,又要满足其奉养的需求。为此,郑伯谦提出了两个基本原则:理国之财非理天下之财与理其出非理其入。而对于“理财”中必不可少的监督环节,郑伯谦认为只有监督者相对于被监督者有“相临之势”,监督才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