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中国哲学的核心、边界与未来”——中国哲学史学会2021年年会综述

作者:
陈声柏 田宝祥
出版日期:
2022年7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大小:
1.43 MB
报告字数:
13807字
所属图书:
国学论衡(第十一辑,2022年第1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明绵延的过程中包含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当代中国之文化自信,包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回到中国哲学的传统之中、汲取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聚焦中国哲学的发展问题,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理论方案。那么,如何回到中国哲学的传统?如何转化中国哲学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国哲学的发展何以可能?为了解答这些问题,为了激发思考、凝聚共识,为了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使命,2021年11月13日至14日,“中国哲学的核心、边界与未来”——中国哲学史学会2021年年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兰州大学主办,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澳门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70余位专家学者和5000余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会议。

关键词:

作者简介:

陈声柏:陈声柏 1972年生,江西靖安人,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院长,兰州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国学论衡》集刊主编,《科学·经济·社会》杂志主编。2006-2012年间曾赴中国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台湾东海大学,美国旧金山大学、普渡大学等学术机构进行学术访问及课题研究。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先秦哲学、近现代中国哲学及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等领域。

田宝祥:田宝祥,甘肃庆阳人,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哲学研究。

文章目录
·先秦儒学与两汉经学
·程朱理学与经典诠释
·阳明心学与清代思潮
·近代哲学与现代儒学
·老庄哲学与黄老道家
·佛道新论与子学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