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乡镇党代会常任制上海“吕巷模式”解构——上海吕巷18年试点演绎基层政治民主推进的四重条件

作者:
郜工农 GongnongGao
出版日期:
2017年8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大小:
1.24 MB
报告字数:
20374字
所属图书: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17年第1辑[总第5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党的基层民主实践具有特定的规律性。本文选取最早试行党代会常任制乡镇——上海吕巷试点,进行分析演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民主政治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构成试点的宏观社会基础,为基层党代会常任制实践提供时空条件;经济发展需要、基层党建状况、上级组织倡导,形成直接动因,奠定基层党代会常任制实践的现实条件;群众基础、策略基础和政策基础,保障了基层党代会常任制的可操作性,构成行为条件;区域联动、资源整合、主体信念内化,考量党代会常任制实践的普适性,构筑深化条件。本文客观地指出了吕巷试点的困惑,对党代会常任制实践“一波三折”理论与政策根源做出分析,并展望基层民主的发展。

关键词:

民主政治乡镇党代会常任制

作者简介:

郜工农: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党校副校长、研究员。

GongnongGao:

文章目录
社会基础:基层党代会常任制实践的可能性
  • (一)吕巷实践的社会经济基础
  • (二)吕巷实践的民主政治基础
  • (三)吕巷实践的社会文化基础
直接动因:基层党代会常任制实践的现实性
  • (一)吕巷实践顺应了经济转型期发展需要
  • (二)吕巷实践是基层党建制度创新的延伸
  • (三)吕巷实践源自上级组织的倡导
实践基础:基层党代会常任制的可操作性
  • (一)群众基础:“摸着石头过河”
  • (二)策略基础:“积小胜为大胜”
  • (三)政策基础:“区域标本”
深化基础:党代会常任制实践的普适性
  • (一)单兵独进到区域推进
  • (二)领域拓展,激活资源
  • (三)信念内化
·吕巷模式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