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思政课数字化教学:生成逻辑、现实问题与实践向度

作者:
孙海英 杨大洲
出版日期:
2024年4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大小:
1.13 MB
报告字数:
15878字
所属图书: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 2023年第2期 总第10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要顺应数字时代发展新要求,挺进教育现代化新潮头,让知识“生动起来”,让道理“鲜活起来”,让传播“高效起来”。思政课数字化教学是符合概念逻辑、现实逻辑、价值逻辑的辩证统一体。推动思政课数字化转型,必须坚持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积极应对与精准把握“话语消解”“主体弱化”“资本逐利”“制度缺失”等现实挑战。通过“不悱不发”“开源节流”“合从连衡”“正法直度”等视角整体性构建思政课数字化教学的实践新路向。
关键词:

现实问题生成逻辑思政课数字化教学实践向度

作者简介:

孙海英:山东蓬莱人,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沂蒙精神等研究。

杨大洲: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建设等研究。

文章目录
思政课数字化教学的生成逻辑
  • (一)思政课数字化教学的概念逻辑
  • (二)思政课数字化教学的现实逻辑
  • (三)思政课数字化教学的价值逻辑
思政课数字化教学产生的现实问题
  • (一)话语消解:网络化语言消解思政课话语价值
  • (二)主体弱化:对技术的依赖削弱人的主体价值
  • (三)资本逐利:高效的传播载体驱使思政课衍生出逐利属性
  • (四)制度缺失:制度的缺失挑战思政课数字知识产权
思政课数字化教学的实践向度
  • (一)不悱不发:以方法为纽带凝聚价值共识
  • (二)开源节流:以自律为内驱力摆脱技术异化
  • (三)合从连衡:以多元主体协作为引擎摆脱资本技术操控
  • (四)正法直度:加强思政课数字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