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资本金融权力体系生成中劳动范畴内涵的嬗变

作者:
宁殿霞
出版日期:
2024年7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大小:
1.06 MB
报告字数:
21194字
所属图书:
资本金融权力体系的哲学批判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资本金融权力体系生成过程中,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生产劳动的主要属性在于空间生产,而非生产劳动的主要属性在于充盈空间。生产劳动逐渐从物质劳动转向主要从事空间生产的非物质劳动,这种非物质劳动主要通过精神创意的金融叙事完成,它虽然没有创造出具体的物,但创造了经济空间,这个经济空间作为一种价值实体,生成实现价值并进行权力重组的资本金融权力体系。非生产劳动即流通性劳动,在资本金融权力体系生成过程中,非生产劳动的地位迅速上升,它不仅能实现已有的价值,还能兑现未来的价值,流通过程本身反转为交换价值,资本权力在此基础上实现聚变。非生产劳动过程也即流通空间的实现过程,非生产劳动地位上升不仅意味着社会整体财富的增长,而且意味着金融化的社会关系已成为一个物化的社会关系实体。金融化的现实表明生产劳动通过对资产的打包、叙事、销售而激活未来时间,从而创造了以未来时间为中介的流通机器,致使属于非生产劳动的流通性劳动的地位迅速上升。在流通空间中,非生产劳动能够产生财富极化效应,这导致资本金融权力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配。非生产劳动地位上升是资本金融权力体系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一现象不仅与资本积累密切相关,而且与贫困积累密切相关。

关键词:

非生产劳动金融叙事经济空间

作者简介:

宁殿霞:宁殿霞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经济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荣获第十四届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第十五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文章目录
资本金融权力体系生成中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关系
  • (一)资本金融权力体系中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别
  • (二)生产劳动从物质劳动转向了非物质劳动
  • (三)资本金融权力体系中生产劳动的内涵及特征
  • (四)资本金融权力体系中非生产劳动的内涵及特质
  • (五)金融化进程中的非生产劳动离不开生产劳动
资本金融权力体系生成中非生产劳动地位上升的积极效应
  • (一)资本金融权力体系中非生产劳动地位上升与社会整体财富增长
  • (二)资本金融权力体系中非生产劳动地位上升与流通空间充盈
  • (三)资本金融权力体系中非生产劳动地位上升与社会关系的整体性变化
资本金融权力体系中的金融叙事与生产劳动内涵嬗变的隐忧
  • (一)信息革命的物质条件带动资本的金融化扩张
  • (二)金融叙事的精神创意带动金融化的空间生产
  • (三)金融空间的所有权追问
资本金融权力体系中非生产劳动的权力极化效应及影响
  • (一)资本金融权力体系中非生产劳动加速资本权力极化
  • (二)非生产劳动与资本积累:资本金融权力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配
  • (三)非生产劳动与贫困积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