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作为数据流的劳动者:智能监控的溯源、现状与反思

作者:
姚建华
出版日期:
2023年12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大小:
1.15 MB
报告字数:
16760字
所属图书:
中国经济哲学评论2022·数字化生存世界与中国发展专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硬件设备和算法的快速迭代,作为新一代技术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智能化技术从基础研究、技术转化到产业应用都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大规模地应用于工业、交通、物流、金融、能源等诸多领域。亚历克斯·德·鲁伊特、马廷·布朗、约翰·伯吉斯:《零工工作与第四次工业革命:概念和监管挑战》,姚建华、房小琪编译,《工会理论研究》2019年第3期。智能化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加速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要素)的配置过程、改变资本主义生产与积累方式,以及满足人们多样化物质和精神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在这其中,不少学者聚焦智能化技术对人类劳动影响这一前沿议题,围绕着就业市场和劳动力结构、劳动过程、劳动技能、用工方式的调适与变化展开了大量理实兼备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展现了研究者敏锐的理论触角与宽阔的学术视野,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未来工作(或者后工作)世界的另类想象。

关键词:

大数据劳动者资本主义生产数据流智能监控

作者简介:

姚建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高校智库访问学者,加拿大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社会学博士。学术研究聚焦于传播政治经济学、出版产业研究与劳工问题。英文专著Knowledge Workers in Contemporary China: Reform and Resistance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当代中国的知识劳工:来自出版业的改革和抵制》)由美国学术出版机构列克星敦出版社(Lexington Books)于2014年出版,2017年再版。

文章目录
·问题的由来
智能监控的溯源:劳动监控方式的历史变迁
  • (一)作为直接控制的身体监控
  • (二)作为间接控制的技术监控
智能监控的主要形式
  • (一)智能视频监控
  • (二)用户活动监控
  • (三)GPS定位系统监控
  • (四)植入式/可穿戴设备监控
·超越劳动时空的智能监控
智能监控与作为数据流的劳动者
  • (一)“数据替身”与个人数据库的建构
  • (二)劳动力的“双重商品化与剥削”与作为数据流的劳动者
·结语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