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日常生活金融化的运作机制

作者:
欧阳彬
出版日期:
2024年12月
报告页数:
42页
报告大小:
968.7 KB
报告字数:
41443字
所属图书:
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金融化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金融垄断资本的全面扩张下,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等与日常生活消费、交往、观念的紧密结合,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结构性特征。那么,这些金融因素在日常生活中究竟如何相互结合、组织协调和运行变化,以持续、有效、深入地发挥构建日常生活的作用呢?回答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日常生活金融化的内在运作机制。从总体性视域看,日常生活金融化依赖于宏观层面的金融网络的控制机制、中观层面的金融权力的治理机制与微观层面的金融主体的生产机制。正是这三大机制的相互结合与有效运作,使得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金融化过程与结构正常化、规范化和自然化。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欧阳彬:哲学博士,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货币金融思想的经济哲学与现代资本主义。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其他课题数项。出版《马克思货币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全球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化研究》等专著5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当代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并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高校文科学报》转载数篇。获教育部第七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三等奖,四川省第十六次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十五次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文章目录
第一节 金融网络的控制机制
  • 日常信贷网络
  • 日常数据网络
  • 日常时空网络
第二节 金融权力的治理机制
  • 安全治理
  • 技术治理
  • 文化治理
第三节 金融主体的生产机制
  • 投资主体
  • 债务主体
  • 金融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