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与基本矛盾决定了日常生活金融化的实质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通过对关涉劳动力再生产的日常生活领域的殖民与剥夺,实现资本的无限增殖与不断积累。但是,从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维度看,“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927~928页。。只要“抛掉狭隘的资产阶级形式”,资本所创造的财富就是“在普遍交换中产生的个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等等的普遍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479页。。这就意味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扬弃日常生活金融化的“狭隘的资产阶级形式”,在“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73页。的基础上,激活包括金融资本在内的所有资本形式在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养老、保健、教育、医疗等日常生活需求过程中的“文明面”,探寻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金融发展道路。这是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金融化批判的实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