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新时代劳动教育:价值关切、现实困境与改进路向——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思考

作者:
孙元涛 陈港 SunYuantao ChenGang
出版日期:
2024年12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大小:
1.33 MB
报告字数:
14487字
所属图书:
复旦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4年第2辑 总第2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面对产业升级变革与劳动形态的变化,新时代劳动教育展现出更加全面、综合的价值关切。它不仅强调个体性与社会性的融通,还注重工具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涉及个体与社会、物质与精神多个维度的协调。然而,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往往将劳动教育视为培养劳动素养的唯一途径,将劳动教育局限为一种课程实践,导致劳动教育本身及其价值被窄化甚至异化。“劳”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一个维度,并不能简单等同于或对应于劳动教育。新时代劳动教育应秉持一种更加开放、综合、多元的关系性思维。这种思维要求我们基于跨界融通、泛在设计的理念,构建一种“大劳动教育体系”,并在过程中促进物质劳动与精神活动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素养新时代劳动教育

作者简介:

孙元涛:孙元涛,教育学博士,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基础教育改革。

陈港:陈港,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

SunYuantao:

ChenGang:

文章目录
·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关切
  • (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的融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 (二)工具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推动劳动能力与劳动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
  • (一)劳动素养与劳动教育的关系:“唯一”还是“之一”
  • (二)劳动教育与课程实践的关系:对应式还是泛在式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改进路向
  • (一)跨界融通:让劳动素养生成于德智体美劳各育中
  • (二)泛在设计:突破“对应式”劳动教育误区
  • (三)过程创新:推进物质劳动与精神活动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