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主体再造:党百年文化建设的历史逻辑
作者:
曹润青
出版日期:
2024年9月
报告页数:
7页
报告大小:
795.73 KB
报告字数:
4011字
所属图书: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文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09.76-82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摘要:
历史上,中华民族在先秦时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礼乐文明,这一礼乐文明适应并推进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系统之一。以礼乐文明为内核,中华民族构建了自身的文化身份,形成了最初的文化主体性,并进一步产生了文化自信、文化自豪的思想认同。此后,中华文明虽然多次遇到重大考验,但是中华文明总是能够在坚守文化主体性的前提下进行自我更新,从而实现罕见的延续发展。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
文化主体
中国式现代化
礼乐文明
作者简介:
曹润青: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相关报告
“第二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
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人类文明整体进程视域中的“古今中西之争”
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道路的文化基因
论中华文化的发展规律
“第二个结合”与文化主体性重建
从经济主体走向文化主体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使命
汇聚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力量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