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农林高校开展生态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作者:
袭开国 张晓琴
出版日期:
2025年2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大小:
1.1 MB
报告字数:
8823字
所属图书: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报告(2024~202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培育弘扬生态文化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南京林业大学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结合办学特色和学生成长规律,把培养“绿色担当人才”作为特殊使命,注重把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有机结合,使第一、第二课堂互通互融,探索构建了顶层设计、教学改革、平台搭建、队伍建设、环境营造“五位一体”的生态文化建设和育人体系,将生态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独具南京林业大学特色的生态文化育人格局,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

生态文化农林高校育人体系

作者简介:

袭开国: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张晓琴: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生态学、生态文明教育、高等教育管理。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梁希科普人物奖、梁希科普活动奖。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林学会林业史分会副理事长。

文章目录
生态文化育人实践的主要做法
  • (一)抓顶层设计,将生态文化作为南京林业大学特色文化纳入建设规划
  • (二)抓教学改革,构建生态文化育人课堂教学体系
  • (三)抓平台建设,拓展生态文化育人载体
  • (四)抓队伍建设,夯实生态文化育人基础
  • (五)抓环境建设,营造生态文化育人氛围
生态文化育人实践的工作成效
  • (一)育人效果显著
  • (二)产出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成果
  • (三)生态文化育人工作获系列表彰
  • (四)生态文化育人工作社会影响广泛
生态文化育人实践的经验启示
  • (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三进”
  • (二)坚持深入挖掘整理学校历史文化,以梁希精神和水杉精神引领推动学校生态文化育人工作
  • (三)坚持以“绿色发展基因培植”为核心,大力培养具有生态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四)坚持把“生态文化”作为特色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文化品牌和标志性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