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郊区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乡村振兴议题——以上海市为例

作者:
熊万胜
出版日期:
2021年7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25645字
所属图书:
中国乡村振兴学术报告(2019—202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试图提“城乡关系—人口流向”的分析框架,借以提炼郊区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并以上海郊区的乡村地区为例,说明郊区社会形态的具体表现,同时对大城市郊区社会的乡村振兴议题展开初步思考。本文指出,郊区社会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可能会走在前面,郊区社会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将对全国各地区乡村振兴具有某些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城乡关系郊区乡村振兴人口流向

作者简介:

熊万胜:

文章目录
·郊区社会及其规模
基于“城乡关系—人口流向”的分析框架
  • (一)郊区社会研究的学术脉络
  • (二)紧密型城乡关系与人口流入型社会
上海郊区社会的特征之一:紧密型的城乡关系
  • (一)郊区的人口控制
  • (二)郊区的土地使用权控制
  • (三)郊区的发展机会限制
  • (四)较大的反哺力度
上海郊区社会的特征之二:人口流入型社会
  • (一)承包地地权的回收
  • (二)福利性的村集体经济组织
  • (三)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全面强化
上海郊区社会的乡村振兴议题
  • (一)发展能力的减退
  • (二)新配套发展之路
  • (三)走通新配套发展之路的关键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