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40~50年代的全球化特征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

作者:
朱宗友
出版日期:
2013年9月
报告页数:
报告大小:
报告字数:
9432字
所属图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为这一时期在欧美国家爆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正是这些因素影响着全球化的新发展,使之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征。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全球化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作者简介:

朱宗友:阜阳师范学院副教授,中共中央编译局博士后。近年来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全球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求实》《学术论坛》《中州学刊》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各类项目10余项。

文章目录
(一)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40~50年代的全球化特征
  • 1.这一时期全球化的基础和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新阶段的形成
  • 2.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和作用,这一时期的全球化表现出了鲜明的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落后国家中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论述
  • 1.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东方落后国家革命道路和前途问题的论述及其意义
  • 2.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帝国主义统治最薄弱的环节爆发并取得胜利的理论及其意义
(三)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和中国人民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
  • 1.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
  • 2.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及其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