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中部地区联合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研究

作者:
蔡起华 朱银凤
出版日期:
2025年3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大小:
1.24 MB
报告字数:
15062字
所属图书:
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2025)
摘要:

2019~2024年,中部地区作为“三基地一枢纽”的战略定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部地区的联合发展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四大区域之间的联动发展水平,还能推动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2023年12月11~1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中部地区联合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这不仅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提供了更加清晰的蓝图和明确的方向,而且对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全局性意义。

关键词:

产业集聚中部地区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

作者简介:

蔡起华:河南商丘人,博士,郑州大学商学院讲师,现主要从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资本与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先后在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中国农村经济》、《公共管理学报》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

朱银凤:郑州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学。

文章目录
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召开以来的发展状况分析
  •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
  • (二)农业资源利用充分,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升
  • (三)能源产业发展均衡,能源发展迈入新阶段
中部地区联合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具备的关键条件
  • (一)“三基地一枢纽”战略定位的强力支撑
  • (二)“文旅资源集聚,历史文明传承”的有力支持
  • (三)“人口分布集中,创新人才集聚”的内源驱动
中部地区联合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的总体思路与路径
  • (一)推进“制造业强区”建设,发挥产业集聚效能
  • (二)打造“城市群为依托”的经济圈,实现区域溢出效应
  • (三)探索“新质生产力”的赋能路径,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 (四)形成“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释放经济发展潜力
中部地区联合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的政策导向
  • (一)着重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 (二)完善协商共治的机制
  • (三)深化区域间的开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