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我国社会治理的测量与评估
作者:
史骥
出版日期:
2022年3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大小:
736.15 KB
报告字数:
16594字
所属图书:
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03.163-184
王宁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使用了“社会治理”的概念,并将其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当中,“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并列,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总部署的关键性范畴。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社会治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任何国家与政体都希望其治下的社会能够长治久安,并希望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因此,如何判定治理优劣、测量治理效果、评估治理能力、评价治理结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科学的社会治理测量与评估体系,有助于客观、准确地评价当前社会治理的效果,有效衡量社会治理的发展阶段,对于社会治理主体明确未来治理目标与具体的工作任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社会发展
社会治理
测量与评估
作者简介:
史骥: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士后。
相关报告
市场化驱动下的乡村社会发展与现代化治理研究——基于对特色村的观察
2019年四川省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
我国层级社会治理
我国合作社会治理
马克思的批判性视角与社会发展
从高代价发展走向低代价发展
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伟大工程
《马克思历史方法理论》研究结论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使命
文章目录
社会治理测量与评估的挑战
(一)社会治理的复杂性
(二)社会治理的过程性
(三)社会治理的互动性
社会治理测量的维度
(一)目标形成过程
(二)治理能力
(三)治理效果
(四)测量标准的规范性
社会治理成效评估的标准
(一)政策决策力
(二)政策的针对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三)政策凝聚力
(四)政策执行效果
(五)政策反馈力
(六)政策兼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