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旧哲学“二重性”矛盾的超越,一开始便内涵于实践的思维方式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理论空间中,“实践”观点及其所面对的“二重性”矛盾也各有不同的理论面向。马俊峰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探索》从对象性与中介性的实践面向中彰显“实践”观点的超越性意蕴,不仅清晰地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及其现实性含义,而且从中开掘出一种基于中国气质与中国现实的实践哲学的世界性面向,这一探索路径融合了中国哲学“民胞物与”大格局对民族主体与人类主体这一矛盾的现实性超越,勾画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哲学建立“中国自己的哲学”的奋进历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