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党委干部协商民主认知对协商实践及效果评价的影响——基于2015年我国地方官员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作者:
聂伟
出版日期:
2019年4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大小:
907.13 KB
报告字数:
17021字
所属图书:
协商民主:观念与认知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的协商民主是党领导下的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意识是协商实践产生的基础,但意识与实践并不具有天然一致性。基于全国12个省份的调查数据,本文发现:党委干部和政协干部的协商民主认知差别不大,总体为积极的、正面的;但公众协商实践的经常化水平低,总体为消极的、浅层的;实践满意度大体处于一般水平;协商认知与实践及效果呈现“知易行难”的特征。协商民主熟悉度、平等机制和真诚互动认知显著促进党委干部积极开展协商实践;进而强化实践满意评价。协商民主的重要性和内涵认知对实践及效果评价影响不显著。协商效能认知虽有助于提升积极实践,但反而降低了协商满意度;越认可协商民主适合于高层,积极实践越少,但满意度越高。此外,经常开展协商实践有助于提升满意度,积极实践比消极实践对实践满意度影响更大。因此,让协商民主运转起来,不仅需要继续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教育等活动,提升党委干部的协商民主认知水平,而且也有赖于营造良好的协商情境,促进协商民主认知向协商实践的转化。

关键词:

协商民主党委干部协商满意度

作者简介:

聂伟: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研究员,深圳大学创新型城市建设与治理研究中心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流动、青年社会学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在《中国人口科学》《青年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

文章目录
·背景与问题
文献与假设
  • (一)协商民主认知
  • (二)协商民主实践及效果评价
  • (三)协商民主认知与实践及效果的关系
  • (四)文献评述
数据、模型与分析
  • (一)协商民主认知、实践及效果评价的描述分析
  • (二)协商民主认知对协商民主实践的影响
  • (三)协商民主认知对实践效果的影响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