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人的发展与社会历史形式

作者:
出版日期:
2020年3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26863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历史观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形式理论是马克思历史观的核心内容,自其产生以来,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针对社会历史形式的划分以及划分标准问题,学术界存在各种大相径庭的解释。在社会历史形式的划分上,存在“两形式论”、“三形式论”、“四形式论”、“五形式论”和“六形式论”。在划分标准上存在阶级标准、人的发展的标准,以及生产方式标准。显然,这些划分标准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都反映了马克思在不同阶段对社会历史形式划分的不同认识。那么,哪种标准更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呢?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历史生产交换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人是历史主体的经济学确证
  • 何为历史主体?
  •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从生产的社会性出发考察历史主体的社会性
  • “货币章”:从交换关系的发展出发考察历史主体的发展
  • “资本章”:从主客体的交互关系出发考察历史主体的发展
第二节 “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历史形式
  • “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历史形式的形成
  • “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历史形式的生产特性
  • “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历史形式的内涵阐释
第三节 “物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历史形式
  • “物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历史形式的形成
  • “物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历史形式的生产特性
  • “物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历史形式的内涵阐释
第四节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形式
  •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形式的最初探究
  •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形式的本质内涵
  •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形式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