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马克思对蒲鲁东的种种批判,其中贯穿着一条重要的主线,即个人与社会历史之间关系的把握,具体包括现实的个人及其社会历史地位、各种关系相互依存的社会有机体、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之辨、透视社会历史的阶级分析法等。这条思想主线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现实的个人出发,马克思揭示出从生产力到生产、交换和消费形式,再到市民社会、政治国家的社会历史结构。以此为基础,他批判了蒲鲁东构建的“与观念顺序相一致的历史”,进一步明确了现实的个人作为社会历史“剧作者”和“剧中人”的双重地位及作用,初步阐释了一切关系在其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社会有机体思想。不仅如此,马克思还详尽考察了阶级的形成发展和历史作用,从而辨明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充分运用透视社会历史的阶级分析法,彻底驳斥了蒲鲁东无视现存的社会构筑于阶级及阶级对抗之上的事实,否定工人运动与政治革命等谬误,为变革社会的现实运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