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话语和话语权问题——以两次飞跃为例

作者:
李亚彬
出版日期:
2016年10月
报告页数:
8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6852字
所属图书:
中国学术与话语体系建构(201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一般来说,话语指说话、写文章,是人与人之间以语言文字为媒介进行沟通的活动;相应地,话语权就是说话、发表意见的资格、权力。法国哲学家福柯说,话语并非仅是斗争或控制系统的记录,亦存在为了话语及用话语而进行的斗争,因而话语乃是必须控制的力量。在福柯看来,话语不仅是交流工具,也是斗争手段和目的,因为它内含了某种权力。可以认为,话语、话语权与政治权力相联系,一方面,谁掌握了政治权力谁就拥有话语权;另一方面,政治权力也要诉诸一定的话语来实现,这就使得话语权在为政治权力所决定的同时,也常常反过来对政治权力构成或巩固或消解的作用。话语和话语权一般包括谁来说、说什么、怎么说三个层面的内容。谁来说,是由谁来主导议题的设置;说什么,是设置什么样的议题;怎么说,是如何解释所设置的议题。通常情况下,谁拥有政治权力,议题就会由谁设置并且主导对这个议题的解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作者简介:

李亚彬:李亚彬,光明日报总编室副主任、主任编辑。

文章目录
·两次围绕话语和话语权展开的思想斗争
·理论话语和话语权何以重要
·怎样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