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意识形态话语权初探

作者:
侯惠勤
出版日期:
2015年9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1266字
所属图书:
中国学术与话语体系建构(总论·人文科学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后,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牢牢掌握话语权,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设。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一刻也不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其中,把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相提并论,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侯惠勤:男,1949年2月生于安徽安庆市,原籍广东湛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委员会执行委员、哲学学部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系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学科负责人。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75年本科毕业于华南师大政教系,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1988年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晋升为教授。曾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现兼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会会长、教育部首届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等。2013年12月起任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当代意识形态理论。近年来主要著作有:《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新中国意识形念史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先后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A类课题)、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及教育部专项研究项目多项。多次获省部级优秀成果一、二等奖、“五个一”工程入选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等。

文章目录
·思想领导权、话语权和学术话语权
根本话语方式的确立是话语权的关键
  • 1.不能用“普世价值”消解“中国特色”
  • 2.不能离开客观真理谈“价值观念”
  • 3.用“普世价值”否定和取代客观真理,是值得注意的动向
  • 4.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特征
必须认真清算试图颠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小伎俩”
  • 1.通过量的混淆,达到混淆不同事物的本质界限,从而颠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乃至历史观
  • 2.通过质的混淆,达到混淆不同事物的本质界限,从而颠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价值观
  • 3.通过体系的遮蔽,割裂显性话语和隐性话语的内在联系,以图达到取消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