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建设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作者:
王伟光
出版日期:
2015年9月
报告页数:
5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4038字
所属图书:
中国学术与话语体系建构(总论·人文科学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我就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问题谈几点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关键词:

作者简介:

王伟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和中华思想通史等。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十七次、十八次、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律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青联常委。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哲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1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专著有《社会矛盾论》《利益论》《王伟光自选集》《王伟光讲习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论》,主编有《社会主义通史》《新大众哲学》《中华思想通史绪论》《中国社会形态史纲》等60部。在国家级报纸、期刊上发表论文65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文章目录
·必须清醒认识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
·哲学社会科学界必须把建设话语体系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建设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必须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建设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必须着力回答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
·建设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必须坚持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