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得互联网者得天下:当前文化消费的新趋势和新治理

作者:
祁述裕
出版日期:
2020年8月
报告页数:
7页
报告大小:
794.72 KB
报告字数:
5808字
所属图书:
文化建设前沿问题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主办方要我就互联网文化消费做一个主旨演讲,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现在有一个说法,叫“90后”“00后”出生的是互联网原住民,“70后”“80后”是互联网移民,“50后”“60后”是互联网弃民。我算是互联网弃民。让一个互联网弃民来做主旨发言,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好在后面还有一批“80后”“90后”的互联网企业家要登台发言。我的演讲算是抛砖引玉,供大家拍砖。

首先跟在座各位分享三个数据。

第一个数据是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我们都知道,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长期以来,投资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很大,但是过度投资带来的负面作用也很大。所以,近些年来,中央一直说要压投资。因此,投资对经济的驱动力在明显减弱。出口也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我们看到,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空间也将会大大压缩。相反,消费在三驾马车中最有前景,实际也是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十多年来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由2004年的35.4%增加到2017年的64.6%。

第二个数据是网络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网民经济营收规模达到1.8万亿元,同比增长25%左右。原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17年我国信息技术产业总规模达到了18万亿元,这是一个庞大的数据。这表明网络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大大提升。

第三个数据是2017年互联网文化内容产业发展迅速。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2017年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增加值达8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就增速来说,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在十大类别的文化行业中一枝独秀。毫无疑问,支撑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的是互联网文化内容产业。

这三个数据给我们传递的信息归结起来有两点:第一,互联网文化内容产业和互联网文化消费具有极大潜力和良好前景;第二,扩大互联网文化消费是当前促消费的“牛鼻子”。

上面算是开场白。下面谈三点认识:第一,对当前互联网文化消费的四个判断;第二,当前互联网文化消费的新特点;第三,促进互联网文化消费需要完善治理方式。

关键词:

文化消费互联网新趋势新治理

作者简介:

祁述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获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博士学位。1995~2000年在原国家体改委所属中国改革报社、中国改革杂志社工作。先后任《中国改革报》总编助理、《中国改革杂志》主编等。2000年调入国家行政学院,先后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访问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被聘为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文化委员会会长等。长期从事中国当代文化问题、文化政策、文化管理、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旅游业等研究。参与多项国家文化政策法律法规文件研究和起草。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承担中央和国家部委、国家高端智库等委托课题60余项,独著、主编学术著作30余部,先后获得中国文化产业20年学术贡献奖等各种学术荣誉20多项。近年来,参加多项国家文化发展政策、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承担多项国家、部委等有关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先后被聘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兼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创意产业》终审顾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等,并被多个地方政府聘请为文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出版著作多部。独著和主编的著作主要有《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艺术》等。

文章目录
·对当前互联网文化消费的四个判断
·互联网文化消费的三大特点
·促进互联网文化消费需要完善治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