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研究20世纪70年代美国滞胀的重要意义

作者:
杜飞轮 金瑞庭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大小:
1.01 MB
报告字数:
7437字
所属图书:
美国滞胀:历史殷鉴、经济逻辑与政策启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历史上经济滞胀的经典案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经历了二战结束后二十多年的黄金时代后,美国出现了高通胀率与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速并存的现象,政府政策无能为力,民众痛苦指数居高不下。但是时至今日,学界对美国20世纪70年代滞胀成因仍存在较多分歧。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建立分析框架,深入研究20世纪70年代美国滞胀发生的背景、原因及其应对措施,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失业率历史价值高通胀率低经济增速

作者简介:

杜飞轮:经济学博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发展战略。主持和参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宏观经济研究院多项课题研究,在《人民日报》《宏观经济研究》等重要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代表著作有《经济形势分析的方法与实务》等。

金瑞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英才”支持培养计划(第一期),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博士后,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访问学者,近年来主要从事中美关系相关领域的政策研究,主持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课题多项,获得省部级奖励多项,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多项,多次被授予国家发展改革委“先进政务信息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历史价值
第二节 理论意义
  • 货币主义学派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对有效性的认识
  • 供给学派对社会供给和需求的认识
  • 理性预期学派对货币理论和失业理论的认识
  • 公共选择学派对政府干预的认识
第三节 现实意义
  • 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
  • 通胀预期与货币政策共振增加恶性通货膨胀风险
  • 靓丽就业数据难掩失业压力上升
  • 消费乏力恐难以支撑下半年经济增长
  • 企业破产潮一触即发
  • 流动性过剩加剧金融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