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杜飞轮

  • 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
  • 简介:

    经济学博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发展战略。主持和参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宏观经济研究院多项课题研究,在《人民日报》《宏观经济研究》等重要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代表著作有《经济形势分析的方法与实务》等。

  • 图书
  • 文章
  • 对滞胀的经济学解释
    2022年12月 出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理论对经济周期的性质、成因及运行机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关于“滞胀”的经济学原理解释,不同学派亦建立了不同的分析框架,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及其他学派。
  • 学术界对20世纪70年代滞胀的讨论
    2022年12月 出版
    20世纪70年代美国滞胀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进入了长达40余年的相对缓和阶段,世界各国经济运行整体良好。50多年前的这次滞胀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有学者认为滞胀是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深刻影响宏观政策的新理论产生了,政策界充分认识到物价稳定的重要性,宏观政策的理论框架也得以重塑。
  • 研究20世纪70年代美国滞胀的重要意义
    2022年12月 出版
    历史上经济滞胀的经典案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经历了二战结束后二十多年的黄金时代后,美国出现了高通胀率与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速并存的现象,政府政策无能为力,民众痛苦指数居高不下。但是时至今日,学界对美国20世纪70年代滞胀成因仍存在较多分歧。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建立分析框架,深入研究20世纪70年代美国滞胀发生的背景、原因及其应对措施,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极具现实意义。
  • 20世纪70年代美国滞胀的特征表现
    2022年12月 出版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滞胀是继30年代的大萧条之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面临的第二次深度危机。增长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特征突破了主流经济学理论的解释框架,不仅造成了宏观经济的失调和紊乱,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而且为日后美国经济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埋下了伏笔。
  • 20世纪70年代美国滞胀的成因与机理
    2022年12月 出版
    从美国滞胀产生根源看,“滞”与“胀”并非同根生,二者的产生及演化过程既对立又统一。本文将建立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深入探讨20世纪70年代美国滞胀的产生根源与历史逻辑。
  • 美国政府滞胀治理的主要做法
    2022年12月 出版
    20世纪70年代滞胀时期,美国共经历了尼克松(1969~1974年)、福特(1974~1977年)、卡特(1977~1981年)、里根(1981~1989年)四位总统。尼克松、福特、卡特三任总统均在高通胀和高失业率的权衡中优先选择了降低失业率,然而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没有解决高失业率问题,反而导致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的负增长、高通胀、高失业率。
  • 当前美国经济与20世纪70年代美国滞胀比较分析
    2022年12月 出版
    受劳动力、资本积累、技术限制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美国经济进入下行阶段,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冲击加剧美国内部体制机制矛盾,规模空前的经济刺激政策大幅抬升通胀预期。当前美国经济与20世纪70年代滞胀时期具有一定相似之处。但是也需要注意到,当前美国经济韧性和宏观调控能力更强,虽然面临滞胀风险,但离真正陷入滞胀仍需时日。
  • 美国滞胀治理对中国的政策启示
    2022年12月 出版
    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滞胀风险的判断指标,然后介绍了引发经济滞胀的可能因素,接着介绍了滞胀治理的最优政策思路,最后介绍了滞胀治理的具体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