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发展

作者:
范树成
出版日期:
2017年1月
报告页数:
57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53623字
所属图书:
国外意识形态新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制度崩溃,作为一种实践的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一些西方学者声称社会主义已经死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经终结。然而,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没有像这些学者所宣称的那样死亡和终结。社会主义国家越南、老挝、朝鲜、古巴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进行探索,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出现新的动向;其他国家的一些政治家和学者以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发展为背景,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深刻反思,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新观点、新学说,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得到新的发展。因此,本章所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包括科学社会主义范畴的意识形态,也包括民主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和其他流派的社会主义。这些意识形态在本质上都区别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尽管这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很大甚至根本的区别,但是,它们的观点和主张有许多合理之处,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启迪价值。当然,这些意识形态观点有的存在许多局限性甚至错误,具有空想的性质,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消极影响,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分析和批判,以减少其消极影响。
关键词:

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后社会主义

作者简介:

范树成:范树成 法学博士,现任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河北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教育研究》、《教学与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20余篇论文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新华文摘》、《红旗文稿》、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教育学》,及中国社会科学网、求是理论网、中共中央编译局网、中国政治学网、中国干部学习网、人民论坛网等全文收录、转载、转摘40余次。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

文章目录
后社会主义
  • (一)后社会主义的概念解读
  • (二)后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
  • (三)影响与启示
后工业社会主义
  • (一)后工业社会主义是对工业社会主义的否定
  • (二)生产要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 (三)实行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经济
  • (四)劳动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五)实行自由民主政治
  • (六)“新人”是后工业社会主义的实现主体
生态社会主义
  • (一)生态危机的根源
  • (二)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和战略
  • (三)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
  • (四)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
  • (五)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及生态的关系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 (一)强调市场主导机制
  • (二)提倡社会所有制
  • (三)追求社会平等
民主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 (一)提出建立既强调市场功能又强调政府作用的“新的混合经济”
  • (二)主张放弃阶级政治,淡化党的阶级性质
  • (三)主张协调“放任自由与国家干涉”的关系,建立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
  • (四)倡导改革福利国家制度,实行风险共担
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
  • (一)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二)“21世纪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