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跨文化传播中的虚拟共同体

作者:
出版日期:
2016年11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3126字
所属图书:
跨文化虚拟共同体:连接、信任与认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共同体(gemeinschaft,英译做community)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nnies)明确定义,他认为,共同体是“拥有共同事物的特质和相同身份与特点的感觉的群体关系,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上的、历史和思想积淀的联合体,是有关人员共同的本能和习惯,或思想的共同记忆,是人们对某种共同关系的心理反应,表现为直接自愿的、和睦共处的、更具有意义的一种平等互助关系”。滕尼斯将“共同体”从“社会”(gesellschaft)的概念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基本的社会学概念:“‘共同体’是一个含义复杂的词语,它与‘社会’的区别在于,共同体是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社会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和表面的共同生活。因此,共同体本身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体,而社会应该被理解为一种机械的聚合和人工制品。”(T?nnies,1999:ⅲ)

关键词:

身份认同跨文化传播归属感虚拟共同体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虚拟共同体与跨文化传播的关系 主体与路径
虚拟共同体的形成
  • 1.共同目标
  • 2.身份认同
  • 3.归属感
跨文化虚拟学习共同体
  • 1.跨文化虚拟学习共同体的现状
  • 2.跨文化虚拟学习共同体的互动
离散族裔虚拟共同体
  • 1.跨文化传播的新视角 散居海外者共同体
  • 2.新媒体社会运动
·本书脉络与概要